随着7月的到来,学生们的暑假模式已经开启了,在计划一个快乐、充实假期生活的同时,别忘了提高电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因为有那么一群人,也盯上了放暑假的你们,为您送上一份暑期防骗指南,一起来了解吧!
#01
游戏充值诈骗
套路1
低价售物
骗子在游戏公频上喊话:低价代练、装备请加QQ,于是当你主动添加QQ联系时,对方往往会发送一个交易链接或收款二维码,让你点击或扫描付款,待得到钱款后便立即食言(拉黑),不予交易。
套路2
高价购买
骗子在游戏中联系需要卖装备账号的玩家,称高价收购,再推荐假的第三方交易网站,然后通过假的资金入账,让你以为交易成功,但当你提现时,假的网站客服就会以各种理由(交押金、银行账号输错被冻结等)让你充值才能提现,当你充好后,却发现永远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
套路3
免费领取
为增加游戏的体验感,网游经常会设置一些抽奖得幸运礼包活动。有些骗子设置钓鱼网站,称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礼包、奖品、装备等,实则是在试图盗取资金。
套路4
破解防沉迷
如今很多游戏都增加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有些青少年玩家为了不受在线时间限制,听信了打着“破解防沉迷系统”噱头的骗子的谎言,结果只能是被骗。
类似于游戏账号、装备等的虚拟物品本身就是看得到、摸不着的东西,网络交易更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学生在假期中不要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劳逸结合。
#02
暑期兼职诈骗
暑假来临,很多人已经开始筹备依靠暑假工来赚取生活费,勤工俭学的同时也要记得反诈防骗。
套路1
刷单诈骗
骗子会伪装成招聘公司,在网上(58同城、QQ微信群)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他们首先会给你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并承诺只要根据要求拍下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就会把本金和佣金一起退还回来,前几单可能还会“按照约定”返利,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充分赢得你的信任,随后,会逐渐加大刷单数量和金额,同时利用“必须刷满5单以上才能结算”等理由,来诱骗你继续投入本金。如此手法,周而复始,直至你自己意识到被骗。
# 警方提醒 #
刷单群十群九骗,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都是骗子设好的陷阱,尤其是需要先行垫付资金的都是诈骗!
套路2
介绍兼职诈骗
大部分网上的兼职都是有中介公司发布的,而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利用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假借介绍兼职的名义进行各种收费,如收入介绍费、保证金、车费等。
# 警方提醒 #
一定要认准正规的网络招聘网站,不要相信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的兼职广告。正规的招聘平台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03
网购诈骗
基本套路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网购订单或快递信息,冒充客服打电话,称之前购买的某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给你主动退款,诱导你私加QQ微信,发送假的退款申请链接,让你填写个人信息,索要手机验证码;或者是骗你到支付宝提高额度(其实就是让你去各个平台借钱,然后把钱转到他们假的“官方账户”中),结果他们收到贷款,你却背了一身贷!
接到此类电话,第一时间挂断电话,及时与官方客服咨询核实。
#04
冒充好友诈骗
放暑假期间,同学间每日相处时间减少,大多通过网络密切联系,骗子往往盗取好友账号进行借钱转账诈骗。
基本套路
骗子通过QQ或微信冒充同学,称其急需用钱,但是微信上没钱,他把钱转到你支付宝账号,让你帮忙微信转钱,然后发送一张假的“转账成功,24小时内到账”的截图,并催促你扫码进行转钱,或者直接以各种理由借钱,当你一旦轻信对方就直接被骗了。
凡是父母朋友让你帮忙转钱的,一定要先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核实对方身份信息!
#05
暑期出游诈骗
暑期恰逢旅游高峰期,很多小伙伴已经按耐不住,想一起去游历山河,看一看祖国的大好风光。
但是,旅行路上要想玩得安心、不被忽悠,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网络上报名旅行团、订票、订酒店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
套路1
廉价出游路线
被过于廉价的旅行团广告吸引,比如299元游遍云南这样的虚假宣传,添加私人账号后,盲目相信了对方,最后向私人账户转了费用之后便无法联系上。
# 警方提醒 #
正规的旅行社,一定是有相关从业资质的,在定价与线路安排上都有标准,并且在大额定金等费用转账支付的时候要注意账号是否是以旅行社为开户名的对公账户,警惕私人转账要求。
套路2
票务退改签诈骗
暑假是学生家长出游的黄金期,外出旅游购买机票、动车票,甚至是景点门票必不可少,这些都可能成为嫌疑人诈骗的目标。诈骗嫌疑人可能会事先在网站上发布“低价”票务的虚假信息引诱受害人上当受骗,或编造“航班延误”、“飞机机械故障”等理由以机票改签的方式对受害者实施诈骗。
# 警方提醒 #
如果小伙伴接到此类电话,不可轻信,如有疑问,可以拨打各大航空公司和订票网站的客服电话,在确认之前绝对不要提供个人银行信息。
#06
暑期培训诈骗
暑假时间长,许多家长苦恼于家中的神兽们无处安放,就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培训班、夏令营。
基本套路
暑假期间,各类科目补习班、夏令营培训班层出不穷,但其中不少存在课时缩水、随意拼班、收取费用不透明等问题。市面上有不少打着“训练营”、“暑期俱乐部”等招牌的培训班,其实就是夏令营,只不过经过包装“改头换面”,收费就高了上去。还有的培训班,先是用优惠的价格把学生吸引进来,之后再追加各种费用,算下来并不优惠多少,就这样,引发消费纠纷不说,严重点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安全。
①了解培训班是否正规。对于培训班,家长们应注意核实情况,最好到授课地点实际查看一番,对场地简陋、教具不齐全的培训班更应多留心。
②了解收费是否合理。要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以及退费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签订相关协议,并对协议内容仔细研读,特别是有关权益保护方面及退费条款,应格外留意。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多加甄别,也要多问问长辈,以免上当。同时,家长们平时也要对子女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应对复杂的网络风险,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接到陌生电话、信息时要牢记“6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一律挂掉;
4.陌生短信,要求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是诈骗。